山东财经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202Z4 专业名称:海洋经济学
1.专业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了“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5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 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 0.9 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7.8%,高于农林牧渔业,与金融业持平。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蓝色引擎”,其重要支柱地位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对海洋经济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学位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海洋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科下研究海洋资源最优配置及海洋经济活动与发展规律的二级学科,包括微观层面的海洋经济学和宏观层面的海洋经济学。作为国内较早设立的海洋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本学位点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基于经济学理论,海洋经济学利用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海洋科学等理论方法,以建立海洋经济中的数量关系模型为主要手段,分析研究海洋经济领域中具有随机特征关系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揭示海洋经济生产力变化、生产关系与海洋经济发展规律,为海洋经济的计划、组织、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方案,其学科属性是由海洋的多元性、连通性、开放性、风险性、系统性等特点共同决定的。
研究院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海洋经济管理”博士后研究方向,国内率先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的“海洋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研究方向。2020年以来,研究院设置了“海洋经济系统工程”硕士、博士招生方向,目前已累计招收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12人;设置了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目前已累计培养博士后人才8人(2人出站、6人在站)。
2.培养目标
海洋经济学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海洋强国、陆海统筹、海洋强省”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海洋经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经济政策与投融资量化分析、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海洋经济监测预警与全球海洋治理等领域知识与方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拥有良好的思维、表达、写作和组织能力,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政策研究、产业管理和战略规划等工作,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海洋经济领域专门人才。
3.专业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
海洋经济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开拓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为顾问,以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领衔的协同创新团队,团队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等高层次人才。聘请国际国内涉海高校、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共同组建了教育部“海外名师”(2018-2022年)教学科研团队。
(2)科研实力突出
校内教师团队成员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国家海洋公益项目子任务、国家863项目子任务等6项;主持承担其它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13项;主持教育部项目、全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和山东省项目等20余项;主持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在国内外CSSCI、CSCD、SSCI、SCI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第12届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第14届全国“优秀皮书奖”二等奖等各类荣誉称号50余项。拥有国内外海洋经济与管理领域标志性成果《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联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创办《Marin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国际期刊,目前期刊文献已被17个国际学术数据库检索。
(3)培养机制优越
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本专业融合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等多个一级学科,优化跨学科的海洋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系列交叉融合的优质课程、教学案例等培养要素资源,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所急需的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海洋经济领域专业人才。近年来,研究生学术科研培养取得显著成果,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省部级奖励、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称号,部分优秀毕业生继续读博深造。
举办承办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先后组织召开了2022年、2023年、2024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开放经济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主办海洋经济与管理前瞻论坛、海洋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专家研讨会、《海洋经济蓝皮书》与“开放经济发展”学术会议、《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4》发布会,联合承办2023年度泰山科技论坛,累计吸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数十家单位的500余人次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
提供多元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学生成长。积极与国内外顶尖涉海机构、高校及政府部门协同合作,推动学科共建和资源共享。近年来组织研究生赴青海、深圳、大连、杭州、三亚、威海等多地,参加体系工程学术会议、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中国太平洋学会年会等高水平会议10余次,显著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网络。
邀请专家学者为师生做学术报告,顶尖学者近距离指导。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社科院、自然资源部,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和深度合作。已邀请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海内外权威专家举办学术讲座20余次,为硕博研究生提供前沿学术指引和科研实践指导。
4.就业前景
学位点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强化学生在海洋经济政策制定、产业投融资决策、资源环境管理、海洋灾害与风险防控、国际海洋治理等领域的综合素养,锻造一批能够胜任蓝色智库建设、政府决策支持、国际组织合作与对外交流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在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与海洋科学交叉课程的基础上,具备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和数智化手段研究海洋经济问题、服务海洋产业发展的能力,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前沿需求,推动海洋经济领域的科研与实践发展。
毕业生去向主要为政府机关、金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等行业,还有部分学生赴海外工作以及继续在知名学府升学深造。具体而言,可进入如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级部委及省市相关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从事政策研究、规划制定与海洋经济管理;可任职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或加入航运、渔业、新能源等领域的涉海企业,负责投融资分析、风险评估与蓝色金融项目开发;可加入中国海洋石油、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等央企,山东港口集团、浙江海港集团等地方国企,从事与海洋经济相关的管理、运营与研发工作;有机会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涉海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海洋治理项目,或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端海洋经济咨询与战略决策支持;可选择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继续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参与前沿课题,推动海洋经济学科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