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教师王舒鸿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Energy》上发表了《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labor productivity dispersion on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论文。该期刊是JCR一区论文,影响因子7.147,属我校A1类期刊。
本文基于产业就业和产出份额数据,定量测算了中国大陆30个省级政治区域(不包括西藏)2006-2018年的劳动生产率分散指数。在阐明各地区经济可变性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分散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劳动生产率已经偏离的中国三个行业中,产出份额和就业份额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劳动生产率分散指数最高的是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能源强度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逐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然而,劳动生产率的分散不利于能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迫切需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就业结构转型。为了控制能源强度,中国应该积极调整当前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强能源价格控制机制;优化投资活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提高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