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同三,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任该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汪同三长期从事经济模型理论、方法论及其在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参与了很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国家重点项目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工作经历
1978-1982,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数学学士;
1982-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
1985-1986,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外投资部,项目经理;
1987-199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1986-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其中于1989年、1992年分别两次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5年被任命为副所长,1998年被任命为所长。2006年被推举为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
1990年获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成员;
1991年被社科院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6年获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成员;
199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代表作
《宏观经济模型论述》(专著)、《生产率与美国经济增长》(合译)、《大道理论与大道模型》(论文)、《对1991年、1992年的经济预测及分析》(论文)、《中国客观存在观经济坟量年度模型和分析》(论文),参加写作和编审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模型》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论文、专著
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系列报告1991年——2006年,第一执笔人,每篇约8000-10000字,社科文献出版社
2.《积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人民日报》2007年4月25日
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人民日报》2008年4月7日
4.《在着力保增长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人民日报》2009年1月7日
5.《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6日
6.《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1月
7.《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0.8万字
8.《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3
9.《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大力加强薄弱环节》,1万字
10.《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11.《从宏观视角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9日
12.《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机遇,在有效的应对中化解挑战——继续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日报》2011年1月10日
13.《把科学发展的主题贯穿<十二五>发展始终》,《人民日报》理论版,2011年5月16日
14.《正确处理速度、结构、特价的关系》,《人民日报》理论版,2011年10月14日
15.《认清经济形势 把握调控重点》,《人民日报》理论版,2011年12月26日
荣誉和学术成果
参加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991年起承担的总理基金课题“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该研究成果每年出版一本年度经济蓝皮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做为副主编之一并从1992年起至今担任每一年度课题总报告执笔人,近几年为实际执行负责人,又于1999年开始出版经济蓝皮书春季 号。《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1993、1994连续两年获《经济日报》全国十佳读物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开始参与与美国学者的模型研制合作项目,建立了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于90年代开始承担总理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至今已10余年。此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得到有关国际机构的资助。在进行经济预测的同时,对现实经济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